国家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改革、安徽省力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浪潮下,安徽省科技厅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处与中安在线安徽科技网共同打造“科创安徽”专栏,通过报道校企合作典型案例,赋权企业成功经验,创新合作方法论等,展现科技成果转化的 “安徽速度” 与 “创新温度”,激发全省创新活力,助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向纵深推进。本期推出:《合肥脑纹科技:深耕脑疾病个体化诊疗,以创新技术破解 “脑病难治” 困局》。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在脑疾病诊疗领域,“精准” 与 “个体化” 始终是业界追求的核心目标。安徽医科大学孵化的合肥脑纹科技有限公司,凭借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与产品,在这一赛道上实现了关键突破,为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脑疾病患者带来了精准治疗的新希望。近日,中安在线走进脑纹科技,对话公司负责人季公俊、技术研发团队及临床合作医生,探寻其在脑疾病个体化诊疗领域的创新路径与发展蓝图。
“脑纹科技的诞生,源于对‘科研成果不能只停留在论文里’的执念。” 安徽医科大学精神卫生与心理科学学院副教授、合肥脑纹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季公俊向记者介绍,公司成立于 2022 年,是安徽医科大学首批科技成果赋权转化项目公司,以“一种卧式经颅磁刺激导航定位装置”等4项核心专利作价入股,从诞生之初就深深扎根于高校的科研土壤。
谈及产学研合作的优势,季公俊坦言,学校为公司提供了 “全链条”支持:在技术研发阶段,依托安徽医科大学精神卫生与心理科学学院的科研资源,团队能快速对接临床需求,避免技术研发与实际应用脱节;在成果转化环节,通过“赋权 + 转让 + 约定收益”的模式,打消科研人员的创业顾虑,让团队能 “放手搞创新”;甚至在市场化初期,学校还牵线搭桥,帮助公司引入合肥市种子基金,解决了医疗项目研发周期长、资金需求大的痛点。
而团队后续研发的 “蜂鸟经颅磁刺激导航系统”,更是将技术创新推向了新高度。该系统搭载的智能导航技术,能够快速实现虚拟与现实的自动化配准,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实现高精度特征捕捉和跟踪定位,并通过三维图像直观实时地显示患者大脑沟回和靶点的相对位置。“打个比方,以前医生是‘盲人摸象’式的治疗,而现在则拥有了一双‘透视眼’。” 研发人员举例,对于抑郁症患者,系统能精准定位负责情绪调节的前额叶区域,避免刺激无关脑区,既减少了副作用,又缩短了治疗周期。
更值得关注的是,脑纹科技原创的 “症状纹路定位技术”,实现了从 “通用治疗” 到 “个体化诊疗” 的跨越。“每个患者的脑疾病症状不同,对应的脑功能损伤环路也各有不同,就像指纹一样。” 研发人员介绍,该技术能通过大数据建模和深度学习,可以快速刻画患者的个体化“症状纹路”,再据此 “量身定制” 治疗方案。临床合作医生透露,曾有一位幻听患者,经传统治疗十多年效果不佳,采用该技术定位后,针对其特定的脑功能环路调整刺激方案,仅两周就实现了症状缓解,“这种‘一人一方案’的模式,让治疗有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在新技术加持下,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无创神经调控中心在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病、抑郁症等神经精神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形成显著优势,现已成为重要的区域医疗中心。